自治村有支射弩隊
7月10日,在騰沖市明光鎮自治村射弩場上,隨著一聲聲低沉的弩弦震動聲,一支支弩箭破空而出,劃出一道道優美的弧線,穩穩地插在靶心中央。這幅射弩圖,是由自治村射弩隊成員、射弩愛好者在農閑時,齊聚射弩場進行射弩練習所描繪的。
在當天射弩練習中,5箭連中10環的射弩隊成員麻明艷成為眾人矚目的焦點,她的出色表現贏得了在場所有人的欽佩和羨慕。“今年是我們自治射弩隊成立第九年,我們正在積極申請非遺項目,希望能夠得到更多人的關注。”感受著射弩場上的激情,村黨總支書記余華亮說。
傳 承
對于傈僳族而言,弩不僅僅是一種工具,更是一種文化的傳承。
隨著時代的變遷,自衛的需求逐漸消失,曾經用來對抗野獸的弩,其原有的實用性也隨之減弱。同時,因其具有較強的殺傷性,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管制。多方緣由下,弩慢慢淡出人們的視野和日常生活。如今,在騰沖市明光鎮,僅有少部分老人還保留著高超的射弩射技。
余華亮深知,射弩不僅是傈僳族的傳統,更是他們文化和血脈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因此,在2015年,他提出在村內組建一支年輕化、專業化的射弩隊,將射弩轉化為娛樂競技活動,讓射弩文化得以延續、傳承。
同年,自治村開始籌備第一屆射弩比賽,為了吸引更多人報名參加,余華亮還購買了很多獎品。因為是第一次,自治村大龍壩村民小組余生顯抱著好奇的態度報了名,沒想到竟獲得了男子組第一名。余生顯說:“當時,參加的人很多,最終從中選拔了男、女各5名成績優異者,組成了自治射弩隊。”
隨后,明光鎮黨委政府不僅對村民購弩進行補貼,還新建了射弩場,解決了自治村因常年下雨而難以規范化訓練的問題。射弩場建成后,自治村會定期組織小范圍競技,并在每年“闊時節”邀請周邊州市的射弩愛好者來感受傈僳族文化盛宴,達到同時同臺競技、以賽促練的目的。
發 揚
“留在村里的大多數人都以務農為生,射弩費力費時費錢,巖桑材料的一把弩價格在4000元至10000元不等,有時為了比賽還要集中訓練1個月以上,膝蓋常常跪到淤青。若能在比賽中取得名次,還能獲得一些獎金,但沒有成績就只能空手而歸。”雖然門檻很高,但對于余生顯來說,每次弩箭命中十環時,那種無法言喻的快樂讓他感到無比滿足。他說,射弩是刻在他生命里的愛好。
在射弩隊成立的同年,自治射弩隊首次參加騰沖市級七彩杯比賽,余生顯和來自新寨村民小組的麻明艷便雙雙斬獲了男女站、跪姿雙料冠軍,其他成員也均取得優異成績。麻明艷說,在她的影響下,丈夫也在2018年成了射弩隊成員的一員,兩個孩子也在接觸、學習射弩,弩技的交流成了他們家庭日常交流的重要話題。2021年,麻明艷在參加國家隊選拔賽時,僅差一環未能入選,這讓她深感遺憾。“但我不會放棄,我還想再努力一次。”麻明艷說。
和麻明艷一樣,外孔必河一組的麻加翠也對射弩有著濃厚的興趣,在進入村委會之前,她在家以務農為主,很少有離開騰沖的機會。2018年,麻加翠通過選舉成為自治村“兩委”成員后,村里的射弩競技活動逐漸激發了她對射弩的興趣。2019年3月,在余華亮的鼓勵和指導下,麻加翠首次在靶場上嘗試射弩,便取得了5箭4中靶的好成績。此后,她在工作之余堅持練習射弩,多次參加射弩隊外出比賽,屢獲佳績。“得獎與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通過射弩鍛煉了自己的膽量和心態,還能認識新朋友。也讓我意識到,農村婦女不僅僅只是照顧家庭和孩子,還可以堅持自己的興趣愛好。”面對射弩給自己帶來的快樂和自信,麻加翠說。
在一群熱愛射弩的人不斷努力堅持下,自治村射弩隊先后在2018年云南省民運會榮獲女子立姿第三名和男子跪姿第四名;在2021年云南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錦標賽榮獲男子個人三等獎和男女混合團體三等獎;在2022年“云南省第十二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中榮獲民族標準弩女子團體三等獎、民族標準弩女子跪姿三等獎、民族標準弩女子個人全能三等獎、民族標準弩女子立姿三等獎等多項榮譽。
創 新
在自治村,射弩是一項全民運動,無論男女老少、何種職業,只要你有興趣,都可以參與其中。
余華亮說,隨著射弩隊名氣越來越大,各州、市的比賽都會邀請他們參加,這不僅為平日難得有出遠門機會的傈僳族同胞提供了更多交流學習的機會,還能與各地優秀的選手切磋技藝,從中發現自己的不足,以此來提升大家的競技水平。
自治村位于騰北邊陲,山高路遠、雨水偏多。村“兩委”成員外出學習機會有限,而射弩比賽涉及的地州廣,且參與比賽多為民族地區射弩愛好者,每次外出比賽,鎮黨委、政府都會鼓勵、支持自治村“兩委”成員一同前往,在“比一比、談一談、看一看”中,學到更多貼近自治村實際、更具針對性的寶貴經驗,為進一步開闊視野,打開治理新思路奠定了基礎。
2019年,余華亮在參加德宏州盈江縣蘇典鄉的射弩交流賽時,深受當地人居環境治理的啟發,返回后,他結合本村的實際條件,與鎮上相關部門進行溝通,充分利用村內的非遺傳承人和各類人才資源,成功在大龍壩村民小組打造了一個人居環境示范點。此外,自治村還在積極研究和探索更多的發展項目,如電商直播助力特色農業產品發展、傈僳族文化產品打造等。
如今,自治村的人民在努力改善生活條件的同時,也在積極傳承和弘揚本民族的文化,他們共同描繪出的一幅和諧、繁榮、美麗的邊疆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