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寧:鄉村庭院火腿香
本網訊 清明前后,走進昌寧縣卡斯鎮山區村寨,田間麥浪翻滾,路邊桃花、梨花、木瓜花競相開放,正趕上一片熱鬧的春意,和春意一樣“熱鬧”的,還有一戶戶農家小庭院。
走進昌寧縣卡斯鎮客邑社區白沙水村民小組村民李克云家中,李克云正忙著熏制火腿,一股咸香混合著藥香隨著烘房的煙氣飄散開來,抬頭一看,一排排火腿整齊地掛在頂板上。
“我今年腌了近500只火腿,忙的時候每天晚上要請五個工人來幫忙掛火腿。不僅要腌自己家賣的,還要幫壩子的親戚朋友腌。大蘭山腌得最好的火腿在客邑,客邑最多的火腿在白沙水。”李克云說。
在卡斯鎮山區村寨,家家戶戶都有腌制火腿的習俗。以前,由于山高路遠平時很難買到肉,村民便用腌制的方式將火腿保存下來保障一年食用。由于這里氣候好、工藝好,腌制火腿便逐步發展成為一項增收致富的產業。該片區以蘭山社區為中心點,故而將這里的火腿統稱為“蘭山火腿”。
同李克云家一樣,白沙水村民小組的很多人家一年要腌上四五百只火腿。每年上冬開始陸續腌制,中間經過三輪涂鹽、搓揉,并在石板下壓45天左右。在次年立春回暖前,所有火腿要全部完成腌制,并掛在通風陰涼處自然風干,清明前要套好袋子防止蚊蠅產卵,雨天還要不時用青蒿、松針和香葉來熏制,保持火腿干燥。熏制完成的火腿,外面包裹著一層經過煙熏及表層發酵后形成的菌膜,看著似乎毫不起眼。食用前將外膜刮去洗凈后,便露出緊實紅潤的臘肉,初嘗混有淡淡的煙香,別有一番滋味。
為了保證火腿的純正風味,白沙水村民的住房至今仍然保留著傳統土木結構。“我們不是蓋不起平頂房,錢都在銀行卡里存著呢。”李克云笑呵呵地說。
在同村村民楊朝海家中,一家人正忙著給火腿套袋。“今年腌了300多只火腿,這幾天忙不過來,女兒和孫子都回來幫忙。”楊朝海介紹,他做火腿腌制近30年了,以前只是在卡斯集鎮上賣,現在“蘭山火腿”的名氣越來越大,很多外地人都是找著來買,不愁銷路。除了火腿收入,家里還有10多畝土地和果松林,還有松子、紅洋芋和藥材等山區特產,一年下來收入在10萬元左右。
“白沙水是我們這里率先發展庭院經濟的地方。”卡斯鎮客邑社區黨總支書記楊加梅介紹,“山區青壯年大多外出務工,在家的大多是留守老人,生計便以庭院經濟為主。除了腌制火腿,很多人家還在庭院及庭院周邊的空曠地、空閑地種植重樓、黃精等藥材,這些‘小種植’產業,既增加了收入,也美化了農村庭院,成為這里的一大特色。”
“下一步,卡斯鎮將積極引導有發展基礎的農戶大力發展家庭‘小買賣’‘小養殖’‘小種植’等,營造休閑娛樂‘小庭院’,依靠庭院經濟全面拓寬群眾增收致富渠道。”卡斯鎮黨委書記蘭子斌說。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