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河之治,政府打出組合拳——東河流域水污染綜合治理紀實(中)
近年來,隨著保山城市化發展,水污染問題日益嚴峻,大量污泥淤積和生活污水排放。
在發展過程中,大量農業農村污水直排東河,加劇了水質的惡化。
因為兩個火車過境隧道的建設,保山壩子東山、西山腳的26處泉眼水源枯竭,30余處出水口出水量下降——
面對東河水污染的這些現狀,保山有序打出了以水岸同治、“三源”齊控、建管并重為主要內容的組合拳。
抓住根本,消減污染源
為減少東河的水污染,保山找到了“控源截污、內源治理、雨污分流、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這一根本性源頭。
由此,對中心城市56條市政道路實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計鋪設管網47.1公里,整治錯漏接點1101處。
圍繞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實施易疇河、吳安屯河等7條城市河流控源截污工程,累計鋪設截污管網9.45公里,截取生活污水直排口700個。
對227個板塊的老舊小區和城中村雨污管網進行改造,累計鋪設管網173.95公里;對552個辦公區和260個住宿區進行院內雨污分流改造,209家機關企事業單位自籌資金完成。
隆陽區著力推進鎮村污水管網建設,全面啟動東河流域90個自然村廁所水、廚房水、洗衣水、洗澡水“四水”收集管網建設。
“以前,水用完后就往外面排,淌到哪里算哪里。也沒有什么污水的概念。”金雞鄉宋家壩今年70歲的宋光和說。
記者在隆陽區金雞鄉小板橋社區同樣看到,家家戶戶都實施了“四水同收”項目,生活污水被統一收集,不再像以前那樣直接排放到東河。
目前,隆陽區78774戶農戶已實施完成戶內“四水同收”。
農業面源污染,一直是一個老大難問題。為此,保山尋找到了“三減六增+一控兩化”的最佳治理方案,以此強化農業面源污染治理——
制定《東河流域“十四五”種植業結構調整方案》,按照“三減六增”的要求,推廣綜合種養模式,加強農民科技培訓,示范帶動綠色農業發展。
農業農村部門調整優化種植結構,推廣綜合種植養殖模式,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
2022年以來,累計“三減”作物面積9957畝,累計“六增”作物面積39629畝。
實施農藥化肥減量化行動,建成化肥減量增效示范區8個,完成中央化肥減量增效項目1.5萬畝、綠色種養循環項目7.2萬畝。
2022年,東河流域化肥施用量13229噸,較2021年減少197噸,同比減少1.47%;農藥施用量469噸,較2021年減少71噸,同比減少13.1%。
2023年,預計較2022年農藥施用量減少1.4%以上、化肥施用量減少1%至1.5%。
制定《東河流域畜禽養殖分區分段分步驟管控實施方案》,禁止在水源地一、二級保護區內發展規模養殖,東河干流沿岸兩側各50米范圍內禁止一切畜禽養殖,50米至100米范圍內禁止規模和大戶養殖,100米至500米壩區段禁止規模養殖。
加強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109個規模養殖場全部建立糞污資源化利用計劃和臺賬,不符合選址要求的101戶養殖戶已關?;虬徇w,完善配套糞污收集設施11512戶。
目前,東河流域31064戶畜禽養殖戶糞污資源化利用率達94.36%。
回應關切,提升治污力
據統計,2020年,保山市主城區隆陽區生活污水收集率僅為31.16%,每天約4.5萬噸污水直排東河。
中央第八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指出“保山市主城區隆陽區污水處理能力嚴重不足”的問題。
對此,保山采用“集中處理+分散處理”的方式,進一步提升污水處理能力。通過污水處理廠新建、擴建、提標改造工程,中心城市污水處理能力明顯提升——
2021年8月,完成中心城市第三生活污水處理廠建設工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4萬噸。
2022年7月,完成了中心城市第二生活污水處理廠提標改造及擴建工程,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
保山新建了產業園區綜合污水處理廠,新增污水日處理能力1.5萬噸,改造提升了園區啟動片區日處理能力0.3萬噸的污水處理站。實施了一、二、三生活污水處理廠管網聯通工程,出水水質均達到一級A標。
用水量較大的14戶企業已配套建設中水回用設施,設計回用污水量約4.4萬噸/天,確保做到污水不外排。
保山中心城市污水日處理能力由5.8萬噸提升至12.8萬噸,有效地解決了4.5萬噸/日污水直排東河問題。
目前,保山中心城區污水日處理能力已提升至12.8萬噸,徹底解決了中心城區污水處理能力不足的問題。
河圖街道官屯村生活污水處理項目于2020年12月開工建設,2021年6月投入運行,目前已穩定運行兩年多時間。項目主要收集官屯村一組、二組199戶、845人和后期鄉村旅游農家樂等休閑娛樂場所產生的生活污水,污水處理規模120噸/天。
項目采用水生態修復、食藻蟲處理技術,對全村的污水進行生態處理。污水通過土壤、人工介質、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學、生物三重協同作用,進一步降解剩余污染物。達標后,最終排入農業灌溉溝渠。
經過水質監測,該系統處理后出水可以達到云南省《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水污染物排放標準》(DB53/T953-2019)中的最高標準,一級A標。
對于從311個自然村收集起來的污水,隆陽區累計鋪設1017.14公里管網,并對生活污水集中納管處理。
目前,隆陽區共有這樣的農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172座,其中分散式污水處理設施14座;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126座;資源化利用設施32座。集中式污水處理設施中,人工濕地21座,氧化塘84座,小型一體化設施和A2O/接觸氧化等強化設施21座。
在不具備條件統一納管處理的偏遠山區建設分散處理終端58個,在部分市政管網不配套區域建設應急終端設施13套。
生態補給,清淤見碧水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保山決定從已經建成的大瑞鐵路大柱山隧道里,將每日流失的4萬方水“找回來”,以“補水+節水”的聯動,搞活東河流域水生態。
大柱山供水工程項目總投資8.52億元,主要建設內容為引水工程和凈水廠及管網工程。
引水工程是在隧道平導洞內建設5座500立方米集水池和5座泵站,通過集水池收集、泵站和管道抽水至洞外新建的3座3500立方米調蓄水池,流經小永河后匯入東河。
同時,對從平導洞內引出的水資源進行集中收儲,建凈水廠及管網工程。目前,已新建一座日供水4萬方的凈水廠,還對板橋、金雞片區供水管網進行改造,以此進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北城區及火車站片區供水管網174.3公里。
大柱山供水工程一期工程基本完工,已于2022年8月底實現抽水出洞。目前,抽水能力達4萬方/日,已累計向東河補水800余萬方,二期工程正在按計劃施工,預計2024年上半年建設完成。
大柱山供水工程的實施,有利于解決東河流域水資源供求矛盾,能夠及時補充東河生態流量,是促進東河污染問題解決的“源頭活水”,有利于改善東河水質,促進水環境、水景觀、水文化建設,也有利于緩解隧道開挖導致地下水流失造成的問題。
實施保山中心城區、保山壩區城鄉居民用水階梯水價,對污水處理價格進行了調整,進一步加強居民節水利用。
實施城市供水“一張網”機制,逐步取締城市自備水源,形成“一張網”供水,進一步聯動搞活水體。
二期水廠工程完成“三通一平”、取水泵房、變配電間主體和4公里給水管網建設,正在實施廠區擋墻等項目,預計今年上半年建設完成。
正在推進的白胡子泉調水工程,是保山從源頭上進行生態補水又一大水利工程。項目建成后將有效置換保山壩水資源,在保障人飲安全前提下,為東河補充生態流量。
正在推進的東河隆陽區段河道治理工程完成后,將進一步鞏固東河干流及部分支流清淤疏浚成效,提升防洪功能。
保山對東河干流及易疇河、城北防洪河、海尾河、大小沙河等30條支流進行全面清淤,并將清淤疏浚后的底泥清理運輸至指定棄碴場,并建立完善臺賬,實行專人負責。
目前,保山市水務部門先后完成東河流域30條一級支流、33條二級支流、3條三級支流及易疇河等7條城市河道清淤工作,并對445公里城市管道及東河干流30公里河道實施了清淤。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