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從普通到卓越的路上
行走在從普通到卓越的路上
——讀《從普通到卓越:教師成長的五堂必修課》有感
2024年新春伊始,我通過“教師享讀會”在張家海和常生龍兩位導師的引領下,和全國213位書友一起閱讀了常生龍老師的新作《從普通到卓越:教師成長的五堂必修課》。這本書以“五堂課”的形式,系統探討了教師在成長的過程中需要關注的五個主題,包括轉變教育觀念、構建和諧關系、善用學習理論、改革教育評價、聚焦核心素養,我認為觀念的改變是根本,關系的構建是基礎,理論的運用是方法,評價的改革是杠桿,素養的落實是目標。
一個月的共讀美好時光,我經歷了開場培訓和三個線上交流,完成了每天的閱讀海報、閱讀任務和優選文檔打卡,還進行了線上分享,每天忙碌且充實,沐浴著書香,收獲著感動!每天被叫醒的除了既定的生物鐘和鬧鐘外,更重要的還有常老師的微信公眾號文章和共讀群各位書友的精彩分享,無論是讀書心得、生活感悟、教學經驗或是其他方面,總能給我豁然開朗的“眼前一亮”和點贊收藏的“學以致用”,每天大清早的閱讀、收藏和轉發成了每天的“第一次學習”,受益的有我,還有我的朋友和微友等。愛讀書、會讀書、能讀書更會寫文章的張家海老師很接地氣,用名家視角帶著我們深入地走進這本書,與書對話,與作者對話,更與書中的每個章節對話,走進了文本,讀懂了作者,學到了方法,找到了路徑,更讀出了境界!
共讀和自讀中,我多次不由自主地聯想到自己所帶的保山市小學語文名師工作室,除了第四堂課“改革教育評價”做得不夠甚至較弱以外,其他工作室都在努力地付諸實踐。三年研修中,工作室圍繞“遇見生態,與語文美麗相約”的主題,采取“網上工作坊與現實工作室相結合”“集中研修與自主研修結合”“區域與學校相結合”等形式,聘進來講、跑出去學、坐下來讀、沉下身研、扶上道賽、走上臺論、拿出手教、曬到場評。依托中國教研網隆陽區教研分站開設工作坊,共發布活動5個,共發布資源131個,互動研討1000余次。還積極探尋網絡教研,如全國7699名小學語文教師通過中國教研網的“研直播”同步觀看第四次集中研修,5635名教師通過保山新聞網同步觀看了第五次集中研修。匯編了研修成果18本,還自主撰寫57篇論文,發表37篇,共獲獎338人次,工作室獲蘭坪縣教研團隊好評,還作為案例專題向北師大匯報。編輯了32期《研修簡報》,刊發了52條研修信息,其中35條被《保山日報》等媒介刊發,形成了《工作室研修大事記》;開通工作室微信公眾號刊發原創文章95篇。工作室被保山市教育體育局考核為優秀,先后被《云南教育》《課程教材教學研究》報道,我入選《云南教育》(小學教師)的封面人物。工作室大多成員和學員都成為了學校主要領導或教學中堅力量。
成為卓越教師是每位教師的夢想,雖然我們不一定都能成為卓越教師,但我們可以行走在從普通到卓越的路上,上好自己的“五堂課”:
上好第一堂課,轉變教師觀念。我們要敢于改變,擁抱變化。不能再以“老觀念和老方法”的慣性思維一以貫之,要把自己置于新的變化中,識變、應變、求變,轉變觀念,更新理念,并能抓住機遇,借勢發展。
上好第二堂課,構建和諧關系。我們要樂于表達,開放自我。把和諧關系作為第一生產力,積極構建良好的師生、師師、家校等關系,凈化個人的朋友圈和生活圈,嚴愛有度,善良待人,踏實做事,和諧多贏。
上好第三堂課,善于學習理論。我們要勤于學習,積淀成果。把學習作為最適合的方法,踐行“一線工作法”“項目工作法”和“典型引路法”,向書本學,向工作學,向同事學,既要用理論和已有經驗指導工作,又要在工作中總結、提煉理念甚至是理論。
上好第四堂課,改革教育評價。我們要善于改革,評價助推。“理念一變,天廣地闊”,學會換一種方式看問題,多一把尺子來衡量,堅持標準,細化落實,善于反思,做到“考后一百分”“教后一百分”和“事后一百分”。
上好第五堂課,聚焦核心素養。我們要敏于聚焦,掌握關鍵。緊跟新形勢新要求,圍繞《義務教育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22年版)》和《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和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把學科核心素養始終放在心上,抓在手上,最終要落實在課堂上,育人、育能、育分,不斷培養學生自身發展需要和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
這本書雖已讀完,但仍意猶未盡。我認為這是一本值得時刻攜帶研讀,不斷補課細讀,更需要用一輩子去品讀的好書。透過這本書,我似乎看到自己已和更多人一起,前行在為自身專業發展而拼力向前的路上……
保山教育研究院項目規劃與科創實訓管理中心 楊洪定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