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載守護異鄉亡靈不孤單 3500公里尋親忠魂終可歸故里
1942年滇西抗戰爆發,日軍進占滇西,中國遠征軍20萬大軍馳援滇西。作為滇西大反攻的大本營,施甸縣境內有很多散葬軍人的墓地,70多年來,當地的老百姓默默保護著他們,將他們視為自己的親人,守護和陪伴著這些在滇西抗戰中逝去的英烈。
73年前,滇西抗戰大反攻前夕,時任陸軍71軍87師260團2營副營長的劉堃然奉命乘竹筏帶隊過怒江偵察敵情,在臘勐遭敵人射擊身負重傷不幸犧牲。劉營長犧牲后,戰友們把他背回到駐地施甸太平的一丘田,并將他安葬在怒江東岸的一個小山頭上。
時光荏苒,劉營長的墓就這樣默默的守望著怒江峽谷和松山。施甸太平鎮一丘田村民小組組長楊錫君說,雖然這個墓過去一直沒人探望,但劉營長卻從不孤獨,因為他的大爹和他一直在為劉營長守墓。他說,從小他們就知道那里埋的是一位滇西抗戰的軍官。雖然墓地就在村民的包谷地里,但多年來從沒人去破壞它。2000年,楊錫君萌生了要修繕墓地的想法,但由于種種原因擱置了。直到2015年,一批抗戰老兵重回戰場,再次觸動了他修建墓地的念頭。在確定墓碑被文管部門收藏后,楊錫君及時聯系了施甸文管所的楊升義。2015年10月份,在施甸縣委、縣政府和文管所的支持下,楊錫君組織十余名村民將墓地重新修好。此后的清明節,楊錫君都會去給劉營長掃墓。
今年87歲的楊保卿是楊錫君的大伯,當年12歲的他親眼見證了劉營長下葬的過程。滇西抗戰時候一丘田僅有他們一戶人家,家里的6間房子都提供給了部隊。有一天他從王連長和父親的談話中得知了劉營長犧牲的消息。王連長讓他父親幫忙尋找石匠,為劉營長刻碑修墓。楊保卿回憶說,劉營長下葬那天,他和妹妹遠遠看著,只見官兵們整齊排列對著墓碑鞠躬后,向天鳴槍,用這種方式送別戰友。
劉貞蘭淚如泉涌感謝楊保卿
墓地修好后,楊錫君開始設法尋找劉營長的后人,他將想法告知村里在施甸縣公安局工作的蔡金海。得知消息后,公安局的郭應勇隨即到墓地了解情況。碑文顯示,該碑為劉堃然所在的第87師260團2營全體官兵于1944年3月所立。碑文記述,身為山東蒙陰人的劉堃然,畢業于黃埔軍校十六期,為了偵察敵情主動請纓前往敵占區,在臘勐附近遭到敵人射擊犧牲,“志未遂而身先殞,固屬劉君一生遺恨,而吾輩后死者未有不為痛惜也,惟有精練部隊,堅守陣地,待命反攻,殲此頑寇,以盡職責,而慰人共袍澤劉君之靈也。”
就在郭應勇幫助烈士劉堃然尋找親人的時候,他驚訝地發現,早在2009年,劉堃然的女兒劉貞蘭就在網上發帖尋找自己父親的消息。
從帖上得知,劉堃然1917年出生于一個大戶人家,家有商號“中和興”。他在山東泰安上中學時,加入地下黨,然后回到蒙陰教書,積極發展黨員,并于1933年發起龍須崮暴動,失敗后逃走,父親因此入獄,所有家產全部被查封。1938年,日軍攻占蒙陰后,劉堃然毅然報考黃埔軍校,于1939年5月進入黃埔七分校16期就讀,1941年畢業后分至71軍87師260團。日本攻占滇西后,劉堃然的部隊緊急調往云南施甸,與日軍在怒江峽谷惠通橋對峙。1944年,劉堃然的家人接到云南來信,稱劉堃然在戰斗中負傷,希望家人前往處理相關事宜,但當時蒙陰為淪陷區,到處都是日偽軍,家人不敢聲張。之后便再也沒有了消息。直到1988年,一位從臺灣歸來的老兵告訴劉堃然妻子劉營長犧牲的消息。一年后,劉堃然的妻子去世。臨終前她告訴孩子,活要見人,死要見尸。孩子們遵從母親遺愿,一直尋找自己的父親。20多年尋找未果,就在兒女們日漸放棄尋找的時候,卻聽說遠在3500多公里外的云南施甸縣怒江峽谷沿岸發現了父親的墓地。由于劉貞蘭身患中風及身體等各方面的原因,一直沒能完成到云南施甸祭拜父親的心愿,今年5月初,深圳龍越慈善基金會理事長孫春龍到施甸走訪期間,得知這一情況后表示,基金會愿意幫助劉貞蘭一行到施甸祭拜陣亡父親。
家屬跪拜看守墓地的楊保卿
6月2日上午,施甸縣太平鎮大坪子村一丘田村民迎來了3500多公里外的山東省蒙陰縣趕來祭拜劉堃然的后人。時隔73年后,劉營長81歲的女兒劉貞蘭一家終于來到父親墳頭祭拜,了卻了一家人多年的心愿。劉貞蘭從被人背下車的那一刻起就淚流滿面,看到前來迎接自己的鄉親們,劉貞蘭哽咽著說不出話來。當看到87歲的楊保卿拄著拐杖來到面前時,劉貞蘭淚如泉涌:“謝謝你和鄉親們了,如果沒有你們的守護,我父親可能早就尸骨無存了。”上午10時30分,劉貞蘭來到了父親的墳前,當看到父親的墳塋在鄉親們守護下歷經73年風雨仍然完好時,老人泣不成聲,一聲聲“爹呀,女兒來看你了,我們一起帶你回家。”讓在場的所有人潸然淚下。劉堃然的侄孫劉元偉說,作為英雄的后人,一家人多年來都在尋找大爺爺的下落,如今終于夢想成真,不僅圓了整個家族的夢,也為先人國難當頭時舍身報國感到自豪。他們一家特別感謝楊保卿、楊錫君和一丘田鄉親們,正是他們的守護才讓他的大爺爺在闊別家鄉73年后魂歸故里。在劉營長的墳前,他的兩個侄孫用紅布包裹泥土后小心翼翼地交給嬸嬸。“我們要把這些泥土帶回老家,按家鄉的風俗安葬,讓大爺爺魂歸故里。”劉元偉說。
祭奠儀式中,劉家5位后人將楊保卿和楊錫君請到劉營長的墳頭說:“以你們兩位為代表的施甸人民是我們劉家的大恩人,請接受我們的一拜!”劉元偉說,此次他們一家來到滇西,感受到了施甸人民的淳樸和熱情,此情此景將讓他永生難忘。以后只要條件允許我們每年都會回來。這里已成為我們山東劉氏家族的一個牽掛。
祭拜活動結束后,劉堃然家屬在施甸縣相關人員的陪同下沿滇緬公路前往高炮陣地、惠通橋、中國遠征軍第11集團軍司令部舊址等地進行了參觀。在隨后召開的座談會上,家屬代表向施甸縣敬獻了錦旗。
尋四川籍老兵簡少良親人
云南省施甸縣志愿者蘇澤錦老師等發現一犧牲遠征軍老兵墓碑。這座墳墓已在怒江東岸的半山坡上70多年。因怒江東岸坡陡,泥石流災害嚴重,當地百姓為了保護墓碑曾加固過,重新立了兩個墓門架,碑還是原來的。碑文如下:
簡少良:男,原籍四川省成都東水井街人氏,原命生于乙卯年吉年吉日吉時,享年二十九歲。中央陸軍第71軍87師260團1營3連上士排副,歿于葵未年八月二十日吉時。碑文上書有“太平山三島慰英靈(5行7字)同事交友:曹世楊、張文祥、魏高魁、曹西慶、張懷德敬修,中華民國三十二年十一月十日同立”。
尋河南籍老兵唐明喜親人
蘇澤錦介紹,河南籍老兵唐明喜是遠征軍十一集團軍第71軍87師261團第一營錢耀宗營長的勤務兵。唐明喜在攻打松山的一次戰斗中身負重傷,被送回后方施甸野戰醫院救治。1945年初,滇西抗戰全面勝利,錢營長在施甸安了家,大部隊陸續離開施甸,他把久治不愈的唐明喜接到家中請來當地草藥醫生等進行醫治,但因傷勢過重,搶救無效辭世。錢營長一家買來棺木,把他抬到村后安葬在小娃墳。
多年來,錢家后人一直照看著這座死于異鄉的戰士墳墓,每到清明節,錢家都會像供奉自家的親人一樣給他上墳燒錢化紙。如今,70多年過去了,第三代錢家人仍然堅持為這位老兵守墓,同時也一直在努力為唐明喜尋找河南老家的后人。
現尋找簡少良老兵及唐明喜老兵后人,如有消息請聯系施甸志愿者蘇老師。
電 話:18725283362 18087572339
責任編輯:錢秀英 編輯:段紹飛